川岛渔民与谚语
川山群岛隶属“中国第一侨乡”广东台山市,地处中国南海,在北回归线以南,北纬22°,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节气候,年平均气温在23℃,年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,主要有上川岛、下川岛两个主岛以及众多离岛组成,拥有原生态海岸线300多公里,原始沙滩40多处,海上风光绝美。上、下川两岛东西相望,相隔仅6海里,风情却迥然不同。
要想了解台山市川岛渔民,最好是从了解渔民的谚语入手。渔民的谚语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宝贝,是一代代人与大海打交道的实践经验的归纳,讲起来顺口悦耳,听起来通俗易懂,而且在生产生活中经常得到应用和检验。
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,下海打鱼是非常险恶的营生。渔民在茫茫的大海上,遇到特殊情况呼天不应,叫地不灵,要靠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渔民,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化险为夷。这种人大家尊称他叫船老大,上船之后,一切事情全要听他的,说一不二,正所谓:“水上闯天下,全靠船老大。”
渔家谚语说:“渔家近海边,不用问神仙 ”“要知海上事,须问打鱼人 ”“海是聚宝盆,全在取宝人 ”“家住大海边,经常吃新鲜 ”,这些都强调了在认识和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,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,去把握自然,利用自然,向大海索取财富。
“清明在前鱼在后,清明在后鱼在前。抓住时机莫偷懒,到了谷雨鱼上岸”──这说的是清明节如果在农历的二月,鱼汛在清明以后;如果清明节在三月,则鱼汛在清明节以前。更简约的一种说法是:二月清明鱼在后,三月清明鱼在前,强调清明节前后要做好出海的准备。
“风前风后,鱼虾成球” ──刮风之前,风过之后,是出海打鱼的好时机。所以另有渔谚说:“抢风头,抓风尾,风头风尾鱼虾肥。”“五月八,虾仔扎”, 农历的五月,制作虾糕的苗虾开始洄游岸边了。“立秋前后,海滩巡鲎”,大鲎此时返回沙滩交配产卵,是捕捉大鲎的好时机。
“一潮水,一潮鱼,潮水不同鱼赶圩。”潮水改变,打到的鱼种类也不同。潮水也是与风雨同样重要的的一个自然因素,“庄稼人看天,打鱼人看潮”“鱼鸟不失信,潮水不等人”,不要说一天到晚潮来潮去的船上人,就是海边的小孩,他们对什么时间涨潮、什么时间落潮,比自己的课程表还熟悉。我小时候是听长辈念叨的那些谚语长大的,只要知道农历日子,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去钓鱼了。
实际上,大海就是渔民心里的一个时钟,太阳和月亮就是那钟面上的指针,渔民们按照潮汐的谚语准确掌握着出海的时间,从来不会误事。由于月亮对潮汐的影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,所以涨落潮的时间和农历的日期密切相关。潮汐的运动规律是一天一夜两涨两退,渔民称为之“四架潮”;潮流自左向右转,一天一夜正好转一个圈,渔民叫“四开流”。潮汐一涨一退要12小时24分钟,一天一夜两涨两退要24小时48分钟,而且每天向后推迟45分钟,这叫“一潮迟三刻” 。农历初一到初五、十四到十八日是大涨大退的时间,潮水大,潮流也大,渔民叫“迭潮”。此外,由于风向和风力的影响,有时潮水也会有所变化,如刮东北风潮水大,刮西北风潮水小,渔民心中有数。
“初一蒙蒙, 初二见光, 初三初四热头红”,意思是这个时候开始退潮了。“廿一二,水冇气”, 这两天涨潮退潮不大,不适宜赶海。“初一十五潮,吃饭把橹摇;等到清早起,肥鱼满舱跳”“十五水头起,去海不宜迟”。水头起的日子, 沙滩边岸边男女老少齐出动,刮沙白,钓海鱼,检海菜,执海螺,抓螃蟹,没有闲人。
风帆时代,尚无气象预报,渔民出海全凭观察天候。“朝红不出门,夜红行千里”“朝看东南,夜看西北”“满天星,明天晴”“一块乌云在天顶,再大风雨也不惊”,靠的是看天色行事 ,为的是辨识航向和方位。所以,出海问天,已成习俗。
在吃鱼方面,“要吃曹鱼莫怕扎,要吃肉蟹莫怕夹” “吃鳝腩,爽过老婆去村返”,还有“煮鱼先尝,做事先想”的换位思考方法。在生产体制上,总结出“两家养牛必瘦,两家养船必漏。” 团结合作中,总结出“路上十个人,船上一条心”的真谛,所以又衍生出“船上不可敲,家内不可吵”,道出和气生财,同舟共济的重要性。
川岛渔家的谚谣,生动形象,富有哲理,历经风浪的磨洗,岁月的考验,具有强盛的生命力。
川山群岛风光迷人,有沙质优良的天然海滩,有风光旖旎的小岛和海湾,有奇特山景石林,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,有茂密的原始次生森林和动植物奇观以及品种齐全的海鲜珍品,并具有有待建设的深水良港。
文:赖福荣